点击查看产品参数和报价--丨--
---
---
---
正文:
迴焊研究
实验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迴焊曲线,一种是阶梯曲线(step profile),
另一种是渐进曲线(ramp profile)。由于时间及材料的限制,
仅以参数研究(parametric study)方式决定最佳的迴焊曲线。
利用底部填充孔隙数目作为评估迴焊最佳化的原因是,
进行破坏分析(failure-analysis)实验时,置于冷热交替(thermal cycling)环境中的覆晶元件,
从底部填充的孔隙处开始出现剥离,并沿着基板保护层及底部填充胶的介面扩散,
使得底部填充胶无法连结晶片与基板,最后导致接脚的疲劳破坏。
此外,其他非流动底部填充的研究指出,
在冷热交替环境中若有流道(flow path)的存在,就会发生焊料突出(solder extrusion)的破坏。
临界焊料凸块(solder bump)的空孔隙处因强度较弱,
因此是焊料突出最容易发生的地方。
由于焊料突出会造成电路短路且破坏电讯接点的完整性,因此应避免底部填充孔隙的发生。
研究发现焊料破裂往往是沿着含铅量高的区域边界发生,
若焊料中的晶粒边界(grain boundary)与电讯接脚间的过渡区增加,
可提升黏结元件的疲劳寿命,是一个期望得到的均匀共晶微结构。
因此把填料颗粒大小当成是一个判断底部填充优劣的指标。
晶粒的资讯是以面积比法(area-ratio technique)来取得,
将一网格(grid)盖在电子显微镜影像上,并计算落在大晶粒边界内点的比例,如图六所示。
电阻则是另一个评估指标,部分原因是依据研究的结论,
焊料接脚的电阻越小,其可承受的剪应力越大。
此外,电阻与晶片凸块与基板焊垫间的接触面积有关,
接触面积越大,量测到的电阻值会越小,而黏结件的疲劳寿命也越长
出自http://www.bjsgyq.com/
北京显微镜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