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查看产品参数和报价--丨--
---
---
---
正文:
甘蔗露菌病(sugarcane downy mildew)
病原:Peronosclerospora sacchari (T. Miyake) C. G. Shaw
病征:
初期病征视第一次感染或第二次感染而略有不同。第一次感染即由蔗苗带病者,于发芽幼蔗之叶片展开后即可见与叶脉平行之1至数条淡黄色细条斑,
其后之每一新生叶片上条斑数与条斑宽度均渐次增加,并延伸至全叶片长,此时在叶背之条斑部位产生白色粉状物,
是为本病病原菌之分生孢子(孢子囊)及分生孢子梗(孢子囊梗),亦即本病之第二次感染源。分生孢子在夜间气温20℃左右且高湿度环境下大量产生,
藉由清晨微风传播至邻近蔗株,在叶片上发芽后由气孔侵入,此过程皆于日出前完成。第二次感染之甘蔗,先在心叶基部表现淡绿色至淡黄色细小斑点,并随叶片展开而呈现淡黄色细条斑,而此后之病征进展与前述第一次感染之情形相同。中、后期各条斑整合成数条黄色大条斑,
其上因受杂菌寄生而呈现多数红色斑点,故远望发病蔗园时一片黄红色,极易辨认。被害甘蔗后期因顶部徒长而成扫帚状,叶尖则枯萎,通常较健株高出50公分左右。收穫期病叶有时乾枯纵裂成细丝并缠绕如白髮状,在此乾枯叶片中有无数卵孢子,为本病病原菌之越冬器官。
发病生态:本病之发生盛期为高温多湿之5-10月间,发病最适温度为21-25度,以秋作及晚春发生最烈。病原分生孢子于夜间气温适合有露水时形成,随风逸散,遇感病品种由叶部气孔侵入而感染蔓延,故经甘蔗病茎采种而传播,且在甘蔗病叶上可产生卵孢子残存。本病对甘蔗糖分之影响甚大,糖分损失约 10-30%,因甘蔗品种不同而有差异。第一次感染之病株,常因病征剧烈而早期全株死亡。玉米亦为本病病原菌之重要寄主,可助长本病之发生与传播蔓延。
防治方法:1. 凡发现病株之蔗园,及其邻近之蔗园,应须每半个月巡查一次。有病株时,随即拔除并剔除芽部,并予烧燬,直至采收为止。2. 发病蔗园严禁采苗及留宿根。3. 发病蔗园收穫后烧毁残茎枯叶。4. 新植蔗园发病严重时应早期废耕。5. 发病严重地区禁止栽培玉米或甘蔗间作玉米。6. 玉米种子于植前使用灭达乐(Metalaxyl)拌种。7. 栽种抗病品种Nco310、F160、ROC1、ROC9、ROC10、ROC22、ROC23、ROC24、ROC25等。
出自http://www.bjsgyq.com/
北京显微镜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