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查看产品参数和报价--丨--

---

---

---
正文:
通过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可以得知:排水实验即不断
降低含水饱和度,在达到束缚水饱和度时结束;吸水实验即不断增
加含水饱和度,在达到残余油饱和度时结束。实验说明,油水两相
要具有相对渗透率在多孔介质中流动,其饱和度就必须分别超过
残余油和束缚水饱和度。从流体运移的角度来理解,这两个饱和度
就是油、水的临界运移饱和度(Critical saturation of migratio
n)。也就是说,无论是润湿相还是非润湿相要发生流动,都必须分
别具有这样一个最低的饱和度。
若含水饱和度低于20%,此时水的相对渗透率等于零,则只有
油流动而无水流动;若含油饱和度低于10%,此时油的相对渗透率
等于零,则只有水流动而无油流动。可见,只有在水相饱和度大于
20%,油相饱和度大于10%的范围内,油水两相才能同时都可以流
动。Dickey(1975)根据上述砂岩中油相运移的l临界饱和度概念推
论出,在生油岩中由于大部分颗粒的内表面已为油所润湿,因此油
相的I临界运移饱和度可小于10%,甚至降到1%。
油气的临界运移饱和度是计算排烃量和聚集量的重要参数。该
值受多种因素影响,特别是与岩石的润湿性和组构、孔隙结构以
及有机质含量等更有直接关系。因此,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相对渗
透率和不同的临界运移饱和度。目前对泥质岩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
l临界运移饱和度所知甚少,目前公开发表的仅见有Okui和Waples(
1993)所做的泥质岩油一水相对渗透率曲线。从该曲线上看似乎证
实了Dickey的推论,即油相只需很小的饱和度,就有哪怕是很小的
相对渗透率,但这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重要问题。
出自http://www.bjsgyq.com/
北京显微镜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