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查看产品参数和报价--丨--

---

---

---
正文:
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
当岩石中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溶的流体流动时,岩石对
其中每一种流体的渗透率称为有效渗透率(Effective permeabilit
y),又称相渗透率(Phase permeability)。该值与岩石的绝对渗透
率之比即为相对渗透率(Relative permeability)。由于有效渗透
率总是小于绝对渗透率,所以相对渗透率永远小于1,等于1时就说
明岩石中只有某种单相流体流动,此时有效渗透率就等于绝对渗透
率。可见,相对渗透率的大小决定于有效渗透率的大小,而有效渗
透率的大小又决定于该相流体占有孔隙空间的多少,也就是决定
于饱和度的大小。因为,在岩石中共存的各相流体彼此都要占据一
定的孔隙空间,彼此都会干扰流动的通道。某种流体的饱和度越大
,占据的孔隙空间就越大、流动通道就越多,有效渗透率和相对
渗透率也就越高。相反,某种流体的饱和度越小,有效渗透率和相
对渗透率也就越小。因此,在实际中常用相对渗透率的大小来描述
有效渗透率。引入相对渗透率的概念最终是为了求得有效渗透率,
也就是岩石对每相流体的相渗透率。因为它才是油气定量计算中要
直接应用的重要参数。
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得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
,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关系曲线。如果实验从含水饱和度100%
开始,逐渐降低其饱和度使含油饱和度相应增加,在这种情况下确
定的相对渗透率不同于实验由100%含油饱和度开始降低的相反过
程(图2—21)。前一种情况称排水曲线,后一种情况称吸水曲线。
从图中可知,当含油饱和度相同时排水曲线上油相的相对渗透率要
大于吸水曲线上油相的相对渗透率。对于一个在水介质中运移的油
体来说,其前端为排水条件,尾端为吸水条件。由于前端相对渗透
率大于尾端,结果使油体在运移过程中变细,最后断开分离,这就
是滞后效应(Hysteresis)。滞留下来的油体将被下一个油体的前缘
带走,所以只有当油源不断时,才能有较大规模的运移和聚集。
- 咨询电话:010-64034191 010-84021761
联系时告知是在--北京上光仪器--上看到的产品信息,便于客服人员快速给您答复!
点击咨询
点击咨询
出自http://www.bjsgyq.com/
北京显微镜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