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查看产品参数和报价--丨--

---

---

---
正文:
碳含量较高的颗粒-几种不同形式存在的颗粒相
在无碳贝氏体形核与长大过程中,由于碳的长程扩散所
形成的富碳残留奥氏体孤岛,在随后连续冷却过程中向马氏
体转变。不过由于这些奥氏体孤岛不但它们之间碳含量极不
相同,而且就其本身来说碳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,因此出现
了几种不同形式存在的颗粒相:
(1)以位错马氏体为主的颗粒相,其中有大量位错纠
结,这应是由碳含量较低的颗粒相转变成的。
(2)以孪晶马氏体为主的颗粒相,其中可看到很细的
平行条束微挛晶。它应是由碳含量较高的颗粒相
转变成的。
微量硼不仅能提高低合金钢的淬透性,而且能提高钢的
热强性。它的良好作用首先在于它是内表面活性元素,在钢
中浓集于晶格点阵被搅乱了的部位,特别是晶界上及其附
近。由于硼的吸附使晶界能量水平相应降低。从而阻抑铁素
体晶核的形成,导致奥氏体分解转变孕育期的增长,因此使
钢的淬透性得到提高。近期对低碳(<0.15%C)Mo—B钢
的研究C1372还表明钼和硼共同作用对奥氏体晶界上铁素体
的形核具有强烈的抑制效应。在钢中同时加入钼、硼使奥氏
体转变动力学曲线发生很大改变,导致贝氏体区的扩大。在
贝氏体区内的奥氏体分解产物不仅显著提高了对屈服极限的
位错强化,而且有利于回火时沉淀强化相的均匀弥散析出。
由于晶界能量的降低,同样也会阻抑钢在高温下使用时晶界
燧易于发生的扩散过程。
出自http://www.bjsgyq.com/
北京显微镜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