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查看产品参数和报价--丨--
---
---
---
正文:
在水变成冰的过程中,体积约增加9%,当这种过程发生在
微小的毛细管中时,会产生出很大的压力。在湿的混凝土中,包
含在物料空隙内的水,结冰时能迫使砂浆颗粒相互分离,或产生
严重的内应力。这种作用会被反复的冻融循环所加剧。开始产生
的微裂缝在为水充满后,再次冰冻时,就造成进一步的开裂。冰
冻作用的最初现象往往只是混凝土表面的脱皮,然后进一步深入
内部。但如果混凝土的质量很差,则也会出现很深的裂缝¨¨。
干燥的混凝土不受冰冻的影响。
为了保证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,必须使混凝土具有低的透水
性和低的吸水性以及所有钢筋都覆盖得很好。除此之外,混凝土
还不应具有局部的弱点,因为破坏往往从这些
局部弱点开始,例如混凝土的多孔部位或分层部位和白霜地带。
冰冻作用最严重的情况产生在有几个表面暴露在空气中,并且长
时期保持在潮湿状态中。例如,混凝土的路沿石、栏千、水工建
筑物和海工建筑物的水面部位。关于混凝土路面板的专门问题,
将在后面讨论。
冰冻产生破坏作用,有各种不同的解释。最早的理论是:混
凝土中的水结成冰,使固相体积增加,而混凝土中的有效空隙不
相适应,因而产生破坏作用。破坏作用与混凝土被水饱和的程度
有关,这在后面还要讨论到。在后来的理论中,提出了产生压力
不完全直接的机理。冰冻膨胀理论认为,压力的产生是由于平行
于混凝土面的冰棱镜的生长而致,水来源于毛细管中的移动。在
毛细管中,水的冰点较正常情况时下降。这个作用类似土壤冰冻
使毛细管中产生水压所致。只有当水能流入其他空隙,水压才会
消除,但是由于冰堵塞了出口,并且随着流程加长,迫使水通过
毛细管所需的压力也加大。局部的压力最后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
强度,因此就使混凝土发生破坏。这两个理论都把混凝土的透水
性、吸水率和被水饱和的程度作为抗冻性的重要因素。透水性高
的混凝土,将使水容易流过,由于水经过的是较大的毛细管,所
以对冰晶的生长有较大的空间,但这种混凝土极易为水所饱和。
在实际使用中,抗冻性高的是致密的不透水混凝土和非常多孔的
混凝土,如无细集料的混凝土和轻混凝土;抗冻性低的是较透水
的“致密”混凝土。显然,这些都能用上述任何一种理论进行解
释。
还包括了当毛细管中所有的水
结冰时所产生的应力,这时多余的水被产生的水压泵出,于是冰
晶的进一步长大是由于水从周围水泥胶体中扩散而来的结果。这
就引起“冰棱镜”效应,但它的尺寸是很细小的,不象考林斯所
看到的那么大。按照鲍维斯的理论,加气混凝土中空气泡的作用
在于这些气泡提供了缓冲空间,因而限止了水压的增大,同时由
于凝胶水的扩散,限制了毛细管中冰晶生长的时间,而凝胶水的
扩散则决定于存在的水压差。在一个最近修改的理论中¨¨重点
放在由于冰晶生成的地点产生了局部的渗透压,而不是由于在所
有的空隙中建立了水压的作用。
出自http://www.bjsgyq.com/
北京显微镜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