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查看产品参数和报价--丨--

---

---

---
正文:
在加工向碳金属工件时,随着随着塑性变形和热现象的产生
,在上表面层内发生相变同时出现不同组织和体积变化的金属层
,以及同时产生残余应力,因为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比容,所
以在上表面层内应力分布的特性可能是变化的,例如马氏体具有
比屈氏体和奥氏体的比容,因此,当马氏体分解并形成屈氏体时
会产生残余拉力;而奥氏体分解和马氏体的产生则会出现压应力
。
因此切削时产生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:一个原因
是表面层塑性变形不均匀,而关系到变形金属的单位体积增大和
其中残余压应力的发展;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同金属层的相变,使
形成具有不同比容的不同组织,结果,在这些表面层内形成性质
和不同大小的残余应力。
残余应力值在980-1275MPa范围内,而其分配区域则是在厚度
达0.5-0.7mm的金属层内。
表面层的深度和一般特性可用显微磨片测试法确定,表面层的
显微硬度是在显微
硬度计上用金刚石棱锥进行压测的,用不同深
度上显微硬度的变化是最方便的,检测显微硬度时所加载荷为0.
05-5N。
为了检查细加工后表面层的变化情况,可采用X-射线组织分析
,此时金属表面层内的残余应力可用试件表面酸蚀法检查,酸蚀
厚度为5-10μm,每次酸蚀后应摄取射线照片。
出自http://www.bjsgyq.com/
北京显微镜百科